1957届高三一班
苑毓贤、张悦恩、赵春慧、周风香、刘玉洁、李景兰、崔惠君、刘静、马菊芳、刘玉兰、张玉洁、董桂芬、董淑琴、宋克敏、
叶碧莲、吴锐星、沈宇娟、张友琴、孙桂云、王桂珍、李玉茹、马俊杰、李桂岚、谢玉珍、徐桂环、李砚琴、张秋兰、安庆林、尤永早、郭玉佩、柴玉洁、申玉泽、郑志臣、修正礼、路纯、雷寅春、韩锡园、蔡庆祥、李国华
1957届高三三班
张景玉、单国恩、夏国栋、焦隆尧、李树槐、宋长云、魏保中、巩德春、单宝恒、韩柏青、孟庆余、陈永祥、邓文和、李广智、马瑞星、赵洪章、马心田、王大伦、陈巨范、石文祥、索景才、乐津生、王相武、杨光文、王大上、赵清泉、文殿国、荀荣佐、吕宏武、吕国武、王树元、王自功、刘树仁、荣世琦、柴占祥、白建和、刘喜田、李国忱、彭万发、赵国新、陈鸿飞、赵长阁、钱纯山、刘成喜、孙国斌、常宽厚
我是四平高中五七届校友。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任教将近四十年。现已退休。回首审视自己的经历,深切感到那金子般的中学时期也是最容易塑造我们的年代,对于我们的一生成长是多么重要。
一九五四年我考上四平高中刚到学校觉得什么都新鲜,记得我班同学来自四平、八面城、昌图、梨树、金家镇等,缘分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共同渡过这三年学习生活。当时活泼、天真有理想。不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还是上自习写作业,都很认真。在课余时间在操场上处处能听到同学的欢声笑语。有时也会因年幼无知出现小磨擦。不论是欢声笑语还是小磨擦,现在回忆起来都是那样的亲切和珍贵。
五七年我从母校毕业。母校优秀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使我这个幸运儿能够考上据说是当时全国录取分数最高的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班里的同学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一流名牌中学。我就与这些“出身名门”的同学一起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在这高手聚集的群体里我能得跟上吗?中学学到的知识够用吗?一年下来有了结果。我的成绩位于班里的中上水平。这给我很大自信也更为母校感到骄傲。在众多全国名校面前母校毫无逊色,与他们旗鼓相当。
中学年代老师的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影响非常深刻,班主任任殿生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意志。介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青年数学家谷超豪等的生平事迹及奋斗历程。除了介绍之外还与我们一起学习奋斗,鼓励我们向科学进军。在晚自习的时间里经常看到任老师在教员室认真学习。在这气氛的熏陶中,激发了我们的雄心壮志,使我逐渐形成了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信心和意志。在大学及以后工作的时间里,这种精神促使我积极向上,勇于进取,顽强奋斗,力争好成绩。中学的老师们把我们这些不懂事无知的孩子引上了刻苦学习报效国家的光明大道,不仅传授我们科学知识,还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师生情谊以及对母校的感情非常深刻。退休之后我们夫妇(都是校友)专程来四平看望母校和老师。我们非常高兴地拜访了代数辛学舜老师、语文胡立德老师、体育于永俊老师、俄语王恩馀老师,在北京拜访了班主任任殿生老师。在四平看到母校新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预示着母校更加辉煌。六十年来母校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有的还走上国家/领导岗位。在母校六十周年校庆之际,祝愿母校永远年青,朝气蓬勃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王树元
附个人简历:
王树元 1938年出生。1954年考入四平高中。1957年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并留校在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1979年提职为讲师。1985年提职为高级工程师。1990年提职为教授。2000年在北大退休。在北大期间主要从事图象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其应用访面的研究。获得的科研成果奖有:
一“ 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 在对人身无伤害的条件下,可瞬间检测出藏匿在人身上的金属及走私物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二 “X射线图象实时处理系统”可检测出再入飞行器端头帽的三维精细结构。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二型”。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四 “激光干扰与定位系统”。可瞬间检测出敌方激光源位置并控制火炮击毁。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五 “超低频电磁探测技术”。用于地下地质构造的测量。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六 光华科学基金三等奖。
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有:
“粒子加速器束流的发射度分布测量”,“散班干涉仪图象实时处理”,“车辆识别与公路收费系统”,“印章识别与网络系统”,“远程图象监控系统”。
孙宝
1957年毕业于四平市高级中学。
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120专业。
1962年毕业分配入伍,参加了由苏联引进的导弹潜艇、我国自行研制地0111护卫艇等五型舰船的监造工作。1964年调入海军装备部机关,改行从事政治工作。
20世纪70年代初,进驻航天部第三研究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研究院。任海军装备部党委秘书。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继续参与型号研制和在制型号的监造验收工作。创作科技影片《飞向目标》获航天部发明二等奖。
王序良,1937年生。曾于1951年至1957年在四平中学和四平高中学习。高中毕业后,以第一志愿考入沈阳体育学院学习,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调入辽宁省体委任副主任至今。
王序良是国际技巧专家。从1981年开始,在每四年一届的国际技联竞选中,都曾以绝对多数的选票,连续四届被选为国际技联委员,至今已任十八个春秋了。他是中国唯一多次在国际大赛中担任总裁判长的高级国际级裁判,曾多次在国际技巧裁判员培训班上给外国人讲课,主持国际级裁判考试,被国际技联授权审批国际级裁判,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王序良是中国技巧协会副主席,中国技巧协会裁判委员会主席,辽宁省体操技巧协会主席。在全国比赛中数十次担任总裁判长。由于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裁判水平,深受国内外的好评。在我国每四年一届评选优秀裁判中,他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优秀裁判员。他还多次在全国裁判员培训班上讲课,为培养我国高水平的裁判做出一重大贡献。
他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曾撰写了数十篇文章、论文和著作。1996年被国家授予“技巧运动四十年突出贡献奖”。
王序良是我国著名的体育社会活动家,曾先后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比利时、葡萄牙、日本、前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俄罗斯、拉脱维亚、韩国、朝鲜等百余个国家和城市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担任国际比赛的裁判工作。具有丰富的阅历和国际活动经验,在国际上有很高威望。
王序良从1983年开始担任辽宁省体委副主任(正厅级)的15年间,同体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使辽宁省的体育工作逐年提高:从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的第三名、第六届全运会第二名到第七届全运会第一名,使辽宁省成为我国的体育强省。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王序良已成为专家、教授、国家厅级干部。
今天的成绩是由于母校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他自己刻苦努力和艰苦奋斗而获得的。他永远怀念培育他成长的母校,更感谢母校对他的培育之恩。母校是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学校,历年来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时代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王序良十分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平时尊重师长、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初中一年级时还没摘下红领巾就加入了共青团。平时他不但注重数理化的学习,而且对文史地也有浓厚地兴趣,并重视外语学习。各科成绩优异,课外还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名著。同时他还特别注意锻炼自己的体育竞技能力,是学校的体育尖子,曾多次荣获四平市体操全能冠军,被评为四平市体育积极分子,成为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中学时代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学生时代对王序良来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由于家庭生活十分困苦,为了读书,他利用所有的寒暑假去打工,在他还不到成年的时候就和大人们一起抬煤、扛木头,在建筑工地干重体力活,用挣来的钱弥补学习费用之不足。读大学时,曾用两瓶酱加窝窝头作整月的饭菜……艰苦的生活和困难的条件磨炼了他的意志,培养了他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精神成为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转眼他已经从四平高中毕业42年了。当母校50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贺母校校庆,谢母校培养,愿母校繁荣,为母校争光!
1998年2月于沈阳
陈守林
1938年3月生,吉林省双辽市人,1952年至1957年,先后在四平中学、四平高中读初高中。
1957年—1961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
1961年被分配到中共吉林省委地方党史编委会工作,1973年调回中共四平地委学习班,之后一直在四平地、市委党校工作至1998年退休。
从事中共党史和地党史教学和科研三十余年,历任教员、主任、处长、副校级教员,1987年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教授。在省、市学术团体里,历任吉林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平市社科联副秘书长、四平市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在教学方面多次获得优秀教学奖,1988年被评为四平市优秀教师。在科研方面,先后在省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1996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佳理论工作者。
胡良才,男,1936年11月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河畔的一个农村家庭。父辈是农民,没有受过教育。解放后才开始上学。1954年毕业于昌图县金家镇初级中学,在校长姚吾越的推荐下,考入了四平高级中学,修业三年,1957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沈阳药学院,就读药学专业。
1959年因全国大跃进,教育工业大发展,提前一年毕业,充实教师队伍,成为物理化学教研室助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我经历了反右派斗争,向党交心,拔白旗,文化大革命,下乡接受再教育等运动。
回忆这段蹉跎岁月,才深感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就这样过去了。从七十年代开始,我真正开始了教学科研工作。1978年我被晋升为讲师,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升为正教授,1986年成为硕土导师,开始带硕士研究生。这几年,我先后编写了研究生用教材《生物物理化》、《化学动力学》、《高等物理药学》及本科生全国通用教材《物理化学》。在国内有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我的科研方向是新辅料及其制剂的开发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科学技术攻关项目: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研究及国家级新药的开发研究,按时完成了任务,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国的医药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平高中是钟灵毓秀的地方,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和管理干部。在母校五十周年校庆之际,祝愿母校为国争光,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和建设者,为提高民族素质做出更大贡献,取得更大的成绩,祝愿母校的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1998年4月
2025年04月18日,【毓德讲堂第四期】点燃青春报国志,共筑海洋强国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为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子开展专题讲座
2025年04月16日,名师引路润桃李,语文花开满庭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立权教授为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开展专题讲座
2025年04月11日,构建有效思维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参加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九届教学交流活动暨主办校换届交接仪式
2025年04月10日,【毓德讲堂第三期】春日奋楫启新程,专家领航行致远——中国人民大学为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子开展作文提升讲座
2025年04月07日,【毓德讲堂第二期】协和领航,筑梦未来——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为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学子开展科普讲座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