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强化交流指导,助力双新建设——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迎接市教育学院来我校开展教育教学调研工作

行人莫道春来早,又是乘风远济时。2024年4月,四平市教育学院到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采取随机听课、参与教研、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指导,通过调研

2024年04月24日,关爱女性 让爱流动——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女性健康知识讲座

为普及女性健康知识,传递爱与温暖,进一步增强女教职工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于4月24日邀请四平市妇婴医院科教科科长李冠楠,宫颈疾病门诊主任姜明两位专家来我校开展女性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由党

2024年04月22日,【深耕精研】抖擞一春尘土债,亦道春风为我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

人间最美四月天,相约一起“上春山”。4月22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党委书记苏亚利、副校长纪晓明、教务处主任左玉晶,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本次活动由高二年级语文教师葛颜飞主

2024年04月19日,共守一方水土 同筑绿色梦想——中共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委员会开展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于4月19日开展“共守一方水土 同筑绿色梦想”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2024年04月18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forever young青年教师拓展活动

在春天的脚步声中,四平一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教师拓展活动。本次活动以“Forever Young”为主题,旨在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

2024年04月16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智慧课堂——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参加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七届教学交流活动暨主办校换届交接仪式

为贯彻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4月15日—16日,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七届教学交流活动暨主办校换届交接仪式在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

2024年04月03日,务实笃行求突破,聚力攻坚促提升——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科组长工作例会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为扎实开展新学期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方面的引领作用,4月3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科组长工作例会。副

2024年03月30日,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分享会,共筑青春期学生成长桥梁

家庭教育为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薰衣草”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我校家长学校相关工作,3月30日下午,我校开展首届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分享会。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重要作用,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 事 记 > 1948-1949年大事记

1948-1949年大事记

1949年12月31日 10:22:11 来源: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访问量:6438

1948年03月13日,四平解放,政府委派任遇春、孙少康、杨道一、鲁男、孙华一和孟宪儒等 6人筹建中学。将当时的四平中学、四平女子中学、四平晓东中学和四平师范学校合并,校名定为辽北省立第十中学,校址在原国民党辽北省四平中学(现四平市第二中学校址)。当时有初中10个班,高中 5个班,学生1100余人,教职工36人,是当时全省唯一的一所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1948年04月25日,首任校长袁立忠到校后,学校正式开学。开学后,当时的省政府主席闫宝航、教育厅长林汉达、市委书记张学文、市长陈风池、副市长孙静涵先后到过我校。袁立忠校长为全校师生作形势报告进行启蒙教育。师生自己动手修建校园,栽树种草,修整甬路,清理垃圾,在战争废墟上建立了辽北省立第十中学。

袁立忠

阎宝航

张学文

1948年09月,学校招收简易师范一个班,冬季招收短师一个班。实施新型正规化教育方针,初中一、二年级由上大课转向班级正规化文化课教学。

1949年01月01日,学校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由东北民主联军七总队奉命调到辽北十中以学生身份进行工作的李志远任第一任团委书记。

李志远

1949年03月,学校改称辽北省立四平中学。袁立中校长等部分教师南下进关。

1949年05月,开展反_动党、团登记。

1949年09月,师范部迁出成立四平师范学校。同时,辽北省建制撤销,四平隶属辽西省,学校更名为辽西省立四平中学。四平中学党组织公开,组成第一个党支部,萧塞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国民党辽北省立四平中学校徽(赵生荣献)

共产党辽北省立四平中学校徽(赵生荣献)

辽西省省立四平中学校徽(赵生荣献)

辽北省第十(四平)中学概况
1.1948年3月13日,我东北民主联军再次解放四平。原国民党的辽北省立四平中学、女子中学、四平师范学校和私立四平晓东中学全部解放。教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了新的发展。
2.我辽北省民主政府(省会在郑家屯),于3月14日即派辽北省立第八中学教导主任任遇春组成战地慰问团,于3月17日到达四平。四平市市长张学文,宣传部长吴梅,根据省政府“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指示,要求在道东原四平中学和道里原高等法院旧址分别成立第十和第十一中学。由鲁男、孙华一、魏**和任遇春、孙久康、孟宪儒等人负责。
3.最初学生多受社会盲目正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国民党蒋介石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继承人;又对中国共产党并不了解,对八路军的抗日战争的真象没有正确认识,因此存在着“怕变天”的思想顾虑,而有观望情绪。经反复动员以后,学生们接受真理才开始报名。经考试和初步政治审查,发榜录取。因多数学生还留在沈阳第五青年中学,而学额较少,只能在道东成立第十中学。
4.新学校实行男女合校,男女同班,这是以前从来也没有过的事情。当时有初中10个班,其中初一、初二各有四个班,初三有两个班。高中有5个班,其中高一一个班,高二、高三各有两个班,共有学生1100多人,是辽北省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

学校的主要工作
1.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为普遍存在着盲目正统观念,对国民党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学校只能继承老解放区的革命光荣传统,通过“上大课”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1)请市长张学文、副市长陈风池、孙敬涵、公安局长廉克荣等领导同志作报告。他们讲什么叫剥削、被剥削?是农民养活地主,还是地主养活农民?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介绍社会发展史和科学社会主义;介绍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劳动革命人生观教育等。
(2)省民主政府从郑家屯来四平以后,又请省主席闫宝航(民主人士)、教育厅长林汉达(民主人士)做多次报告。他们从“九.一八”讲到“八.一五”,揭露人民公敌蒋介石破坏“双十协定”,他们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反而反对共产党和反对人民的滔天罪行;介绍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腐败、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正义斗争情况。全场群情激奋,对蒋介石恨之入骨。师生们对中国近代史才开始有了真正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毛主席等领导人的英明;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在当时长春、沈阳尚没解放的情况下,使师生们在思想上树立起中国共产党一定胜利,国民党反动派一定要失败的思想观念,是极其重要的。
(3)全校一千多师生,历次听报告时,都是到学校附近,一个工厂的没有门窗的大筒房子里,坐着半块砖上,聚精会神的听报告,因为室外设有防空监视哨,防止蒋介石的飞机狂轰乱炸,可以把笔记本放在双腿上记笔记,以后再回到没有门窗更没有玻璃,也没有桌椅、地板、黑板,坐在房顶被炸得露天的教室里,进行着有史以来也没有过的认真讨论,通过面红耳赤的争论,对所提出的新问题,再请领导同志作解答。如此反反复复多次,才接受了真理。大家把这种教育方式叫做“洗脑筋”。
(4)在纪念“一二.九”运动时,又请市长张学文作亲历报告。对师生教育很大。袁立忠校长又向师生做了“大洗澡”的动员报告,号召师生向党交心,讲清家庭、社会和个人历史及思想情况。要轻装前进,争取做一名有志青年。在此基础上,于12月份发展第一批新民主义青年团员。
2.组织宣传队,进行街头宣传工作:为配合解放战争时发展,学校组织全校学生的宣传队,根据市委的要求,及时将胜利捷报、支前劳军、防空防疫以及认购公债等中心任务等内容,深入到街道和农村进行宣传。
当沈阳解放时,为欢庆胜利,袁立忠校长头扎白毛巾、腰系红绸带,带头率领全校师生,扭起东北大秧歌。当镰刀斧头的前导走上天桥时,边歌边舞的秧歌尾,还没出校门呢。他们大唱革命歌曲:“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五月鲜花”等;有时还演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蒋介石引狼入室”等小型活报剧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起到了宣传鼓励作用。
3.组织学校“文工团”。既活跃了学校生活,又培养了艺术人才。由教导员王文亲自指导,学生周永贵为团长,吸收百余名爱好者参加。配合形势任务,排练出一些反映“军民关系”、“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慰劳军属”和“发展生产”等内容的小合唱,小歌剧。如“姑嫂劳军”、“支援前线”、“兄妹开荒”、“光荣灯”、“牛永贵负伤”等节目,都深受群众和师生们的欢迎。特别在袁立忠到校后,在4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时,演出了京剧“逼上梁山”。由王文扮演林冲,学生孔祥云扮演鲁智深,学生张淑芬扮演林娘子,学生李克栋扮演李小二。市领导曾给以高度评价。
此后在上海市遭受水灾时,响应市委号召,排演了大型话剧“火”,举行全市性救灾公演,观众万余人。将全部捐款,献给了上海灾民。又在暑期应市总工会的邀请,赴哈福山区慰问了驻军部队,使很多士兵受到安慰,流出了热泪。在东北行政委员会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新型正规化”的方针以后,学校文工团也完成了历史任务。所培养的文艺骨干,先后输送给各单位。仅向坦克师就输送了男生4名和女生5名。
4.学校组织假期委员会。利用假期深入街道、农村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群众的要求,向党组织汇报;鼓励为新中国建设多做贡献等活动。
在各项活动中,也使学生深受教育。仅在1948年就有大批学生参加东北转战军第七纵队,此后又有百余名学生先后参加空军地勤、铁道运输、步兵、公安和通讯部队,先后在军事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为校争光。
5.在战迹废墟上,重建学校,恢复市容。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1)四平市经过四次战斗的创伤,残墙断壁、弹痕累累,百孔千疮、满目凄凉、又横尸遍街、瘟疫流行,严重地威胁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我市民主政府,在学校刚成立时,访问时就发出号召,随即开展大清扫活动,先后平整战迹、掩埋尸体、处理粪便、运送垃圾、整修街道、严格消毒,使老百姓从新开始过着幸福生活。
(2)整修报告,创造学习环境:学生坐在教室里,因为没有门窗,空气特别流通;房顶被炸,师生们可随时享受日光浴和淋浴;没有地板使教室特别宽厂;没有黑板,可以节省粉笔的开支;没有桌凳,坐着半个砖头,可以锻炼身体的功夫;真是体会到没有困难也不知道幸福。在此种情况下,只好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艰苦朴素的办学传统,要亲自动手,从近郊破房子中拆下砖瓦,用肩扛搬的办法运回学校;有的学生还创造性的把两个裤角扎住,装进沙子,挎在脖子上运回学校,个个争先恐后的动人场面,十分感人。师生们用自己的汗水,修复了校园,却感到劳动的光荣和无比的骄傲;师生们还到附近的百姓家,找回学生桌椅,使学校设备逐步改善,得以安心学习。
(3)在1949年春季,市委又号召修建烈士公园,学校遵照列宁“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教导,在第二任校长肖塞(女)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踊跃地投入劳动之中,先拆除破旧建筑物,运送垃圾;再挖人工湖,以修假山;又植树种草;还修甬路等。校长也同样参加劳动,师生们流多少汗水校长也几乎流多少汗水。在中间休息时,校长也坐下来给大家讲在延安时参加南泥湾大生产的劳动故事,既感亲切,又受鼓舞。师生们用修好公园以怀念烈士的实际行动,终于完成任务。在学生们的豪言壮语是:“在四平中学的学生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总之,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学习、工作环境是非常艰苦的,但师生们情绪是异常饱满的,精神是极其愉快的,求知欲和责任感是有生以来,最为强烈的。
6.认真学、努力做,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形成为好的校风。
(1)在1948年经过一个阶段上大课以后,就将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改上文化课了。政治课当时要讲国际国内形势;国文课要选用报纸上的有关文章;数学、物理、生物等暂时参考国民党时期的旧教科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因为以前被迫接受文化教育和国民党的党化教育,都渴望学习到新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们更由于受到党的重用而更热爱新中国的教育工作,他们认真备课,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从不轻易耽误学生一堂课。学生们专心听讲,不会就问。教师们都住在学校,在晚自习时,也到教室,热心进行辅导,新型师生关系,非常密切。
(2)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型正规化的教育方针”。袁立忠校长在传达会议精神时,着重指出:“新型正规化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上好文化课,为建设一个民主化、科学化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向正规化的方向进行探索。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强调学习的目的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以便提高学习效果,既或在下课时,学生们还是团团围住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有些学生还到教师办公室谈心求教;教师对学生关怀备至、循循善诱,学生们对教师敬爱尊重,听从教导,逐渐形成新的校风。
(3)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长车向忱(东北民主人士)、副省长董纯才同志,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曾下发四个方案。其中一个就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案”,因为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都很高,各项校内外活动又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很重,因此在“方案”中规定:“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小学半小时,高中一小时半),由班主任协调科任教师共同掌握,非教育行政部门,不得直接向学校布置工作,校长也无权任意停课”,从而保证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过重负担。
(4)1949年春教导主任苏甫随校长肖塞,从公主岭九中来到十中。他极力提倡“民主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筋,主动提出问题,再经过民主讨论,最后由教师作总结,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他还提倡学生组成学生互助组,帮助学习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成绩。所有这些倡议,使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7.体育、卫生和保健工作:
(1)体育工作: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加强学校体育活动方案”,使工作得以有效地开展。
①加强课堂教学。按照基本要求,严格组织每周两节课堂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时数不能随意被占用;
②坚持课间操制度;
③坚持每天第八节课,体育活动时间,按体育活动轮流表,分别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教师也必须按时参加,做到雷打不动。雨天改为文娱活动;
④不定期组织各项比赛活动,春秋两季举办校内运动会。
通过各项活动,使“方案”中规定的基本任务:“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逐渐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得以实现。
(2)卫生工作:
①设校医室。这是有史以来重视学生健康工作的创举。从而落实教育部“改进学校卫生工作方案”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②具体任务是: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和爱国卫生运动;对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建立班级卫生员制度,给学生洗沙眼,协助处理简单外伤;参加学校卫生值周检查并评选先进班级活动等;
③保健工作:校医每周指导检查伙食管理员制订的学生食谱,计算“卡路里”的要求标准。从而落实教育部关于“改善学生伙食”方案的具体要求。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成立由校长主持的健康委员会,有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体育教研组长、伙食管理员和校医参加,定期研究总结对四个方案的执行情况,改进工作并督促执行。
8.学校的基本情况:
(1)辽北省立第十中学成立以后,在教导主任任遇春和教导员王文、范华的协助下,领导全校师生立即上课,当1948年4月辽北省民主政府从郑家屯迁来四平时,教育厅主任秘书袁立忠(新四军的年轻干部,配备两名警卫员)兼任第十中学第一任校长。在4月25日才举行开学典礼。在1949年2月肖塞(女)同志任第二任校长,苏甫任副主任。1949年3月学校改为辽北省立四平中学。在1949年8月因辽北省合并于辽西省,学校改为辽西省立四平中学。肖塞校长调省教育厅工作。由苏甫主任主持工作。
(2)教师的来源:
①由解放区派来的有:鲁男、付竞民、孙久康、杨道一、余锋(女)、祁杰、王豁然、屈庆祓、高世兴等。还有总务主任王佐、职员王静茹等人。他(她)们都享受供给制(也有个别学生享受供给制的生活待遇);
②从原四平中学、四平女中和师范学校的教师中只留用10名,有男中的姚吾越(化学)、赵善治(物理)、韩殿英(语文)、马广汉(生物)、韩进文(美术)、徐景璋(语文);女中的李风璋(数学)、姚洪山(历史);师范的乔永臻、齐泰辰(数学),另有小学体育教师张振武等。
③从社会上采用的有:丛树蕃(语文)、白石(语文)、李义(化学);
④从辽北学院毕业生中分配的有:尚纪(语文)、朱守仁(历史)、李万弼(数学)、吴承棣(女,数学)等人。除从老解放区派来的教职员享受供给制以外,其他人员都享受工分制。每月的工分由自报公议,领导批准。第一个月的工资都按两吨煤计算,折合按16元东北币计算。以后按200分上下,由自报公议,领导批准确实分数,再按沈阳、长春的分值进行计算发放。
(3)生活情况:都一律住校合宿(工分制的要交伙食费),早晨起来后跑步。教师备课,学生自习,养成半军事化的生活习惯。周六晚上,市内教师可以回家,周日晚上回来。每月开一次生活会,个人总结思想工作,进行自我批评,同志间进行诚恳的批评,同志间的关系异常亲切,使人感到在革命大家庭里的亲切温暖。
9.行政领导工作:
(1)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东北教育部在1949年公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的规定:“采取校长责任制,负责领导学校工作,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校长召集党、政、工、青联系会,讨论学校的重要工作(如学校工作计划、总结等),必要时可扩大教研组长参加。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召开全校教职员工大会,决定后由校长执行。校长定期召开校务会议,布置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工作等。至于日常工作,由教导主任召开教研组长、班主任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事务工作由事务主任召开会议决定执行。”
(2)在1949年9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以后组织教师共同学习“新民主主义教育,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教方针……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思想为主要任务”,从而认真执行贯彻。
(3)在1949年12月国家教育部召开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时指出“中国的教育目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又指出:“在老师工作上要贯彻‘争取、团结、教育、改选’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教学工作上,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学习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学校组织教师共同学习执行。
(4)在实行“新型正规化”的教育方针以后,学校就认真执行“向工农子女开门,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工作方针。除大量吸收工农子女以外,还在1948年9月招收简易师范生班,学生在校食宿,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在10月份举行高中两个班的毕业典礼,参加地方政权的建设工作;又将新高三改为文、理两科,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运动员各年级共有百余名学生去哈尔滨兴山医学院学习,为部队培养医务人员;创办工人学习班,提高他(她)们的文化素养,参加地方政权建设;在1949春招简易师范文理两科学生两个班,将初中三年学生根据自愿改编为中师一个班,连同暑期招收初师一个班,在1949暑假后,搬到重新恢复的校舍,成立四平中学的师范部,食宿授课。
10.党组织的工作:
(1)1949年中共四平市委批准学校成立党的外围组织“共产主义研究小组”。以党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李志远为组长,吸收出身成分好、政治立场坚定、表现积极,靠近共产党组织的学生王宝富等人参加。要求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响应号召、保守秘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以学生干部的身份,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政治运动中去,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她)们在各项活动中,确实起到带头作用。
(2)在1949年5月,开展“反_动党团登记运动”,经过大会动员,宣传党的政策以后,以“共产主义研究小组”成员为骨干,从中进行思想工作,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学生中的军统、中统、国民党、三青团和飞行队等绝大多数骨干分子,都能自觉坦白登记,又通过宽严大会,进行检举揭发,使运动更加深入开展,学生的政治面貌基本可以摸清,学生们可以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学习,为走又红又专的革命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1949年6月,从“共产主义研究小组”的成员中,公开发展了第一批(也是四平市)共产党员,有学生王宝富、教导主任苏甫、教师付竞民等同志,为党输送了新鲜血液,壮大了党的队伍,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4)在1948年末,经袁立忠介绍,有一批学生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学校组成党团总支下设三个团支部。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开展,袁校长随军进关,任遇春、王文、范华等领导分别调出,1949年2月肖塞(女)校长来校接任工作。
(5)学生会在1948年经过筹备,在1949年已正式成立,选举李志远、王宝富为正、副主席,设学习部、生活部、宣传部、文体部、妇女部,各部有正副部长。各班级设班级分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协助开展各项工作。

编辑:陈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吉ICP备17008604号-1

地址: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2216号
校长信箱:spyzxzxx@126.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