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青春“篮”不住,逐梦上春山

青春与阳光相伴,体育与少年相随!乘着四月的长风,沐浴春日的暖阳,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高三年级篮球全明星赛在掌声与欢笑声中圆满落幕。韩健民校长为比赛开球,纪晓明副校长、陈卓副校长现场助威,李景志主任

2024年04月29日,展现新锐风采,激发教育创新——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举行第二十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活动

为了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后备力量的培养,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于4月29日下午在毓德楼一楼东多功能教室(一)举行了第二十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本次

2024年04月28日,拔得头筹展风采,“河”衷共济增友谊——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高三年级2024年登峰杯拔河比赛

为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提升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培养高三学生团结合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热血昂扬的精神面貌迎接2024年新高考,3月至4月,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高三年级2024年登峰杯拔河比赛。本

2024年04月26日,【深耕精研】“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是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4月26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党委书记苏亚利、教务处主任左玉晶,年级主任杨苏囡、李景

2024年04月26日,东君枝头花烂漫,铿锵足音伴春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跑操比赛

碧草如酥繁花锦,正是少年奋进时。草木夏来郁苍苍,青春岁首待勃发。为深化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举行跑操比赛。学校相关领导出席活动高一年

2024年04月26日,共研琢新玉,亮相展芳华——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第46届青年教师汇报课

磨砺促成长,匠心谱芳华。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夯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锻造爱岗敬业、肯于钻研、业务精良的青年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我校在4月25日和26日举行了第46届青年

2024年04月26日,【深耕精研】笔耕不辍勤为径,教研互促花满园——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

春风化雨滋桃李,润物无声细流长。4月26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展开集体教研活动。教务处主任左玉晶,年级主任杨苏囡、李景志,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本次活动由地理教研组长兰静主持,高二年级地理

2024年04月25日,【深耕精研】教以潜心,研以致远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物理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

为深入研究新高考的命题方向、命题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升,4月25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物理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副校长纪晓明、教务处主任左玉晶,年级主任杨苏囡、李景志、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足迹 > 2006年10月18日,全市高中德育课现场会

2006年10月18日,全市高中德育课现场会

2006年10月20日 09:19:27 来源:四平一中 访问量:2496

2006年10月18日,全市高中德育课教学及经历教育活动现场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以德育为首  全方位育人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王锡爵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2004〕8号文件下发以来,我校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经过认真学习,反复研究,一致认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为此,我们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实施全方位育人。特别是市教育局开展经历教育活动以来,我校积极响应,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坚持从高中学生实际出发,以经历教育思想为统领,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阵地,以强化管理为措施,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抓好教书育人。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切实做到教书育人,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1、改进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我们要求政治课教师依据教育理论,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来设计和组织政治课教学,把帮助学生树立“三观”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深挖掘,最终实现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之中;还积极探索政治课教学的新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媒体为手段、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强化行为为目的”,创造和谐课堂;同时调整了政治课评价策略,从甄别选拔向促进全面发展转化,从掌握知识向关注能力转化,从评价教师向评价学生转化。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后认真撰写小论文、心得体会等。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更加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充分挖掘各学科德育要素,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功能。我们要求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找准学科德育的渗透点,并把这些作为教研、教改目标,写入教案,纳入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列入年级、教导处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还认真研究和协调各学科教学,使其相互配合,着力解决学科德育的分散性、孤立性和无序性的问题。并根据学科特点,落实学科德育任务,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走进德育情境,自觉升华德育内容。如在历史课教学中讲授长征精神一课时,组织学生利用网络、书籍,广泛搜集整理有关长征的资料,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访老红军,参观烈士陵园,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在经历中增强了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认真上好《经历教育活动指导》课,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上下功夫。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我们把《经历教育活动指导》课列入课表,进入课堂,保证课时,每周一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科学设计课堂“经历”,创设引人入胜的经历教育情境。还不断拓展教材资源,把《经历教育活动指导》同思想政治课、学科课、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经历教育注入活水。如课前由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共同配合,精心设计经历教育活动方案,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获得生活经历,课堂上任课教师精心组织,让学生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得到人生感悟,课后,由班主任积极引导,让学生将感悟再带入生活,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经历教育课与德育活动的结合,使学生获得角色体验、实践体验、榜样体验、对比体验和人格体验,使学生在多重体验中实现了思想品德的提升。在今年市教育局举办的“三课”竞赛中,我校参赛的三节课全部获奖。
二、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做到活动育人。
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不仅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德育的有效途径。为此,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经历教育思想为统领,积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追求成功,学会发展。
1、积极开展经历教育活动
经历教育是我市的原创性课题,为了开展好经历教育活动,我们一是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带动和促进经历教育。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我们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统一了思想,制定了活动方案,开展全员培训,对课题领导小组、实验教师、班主任先后进行了6次培训,还邀请全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教授来校做报告。通过培训,使班主任和广大实验教师掌握了“经历教育”的基本理论,明确了自己在“经历教育”中的责任和任务。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了本校经历教育课题,并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市经历教育总课题组委托,我校承担了编写高二《经历教育活动指导》教材的任务,在校领导的亲自主持下,学校成立了教材编委会,抽调精兵强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编写任务,目前已在全市推广使用。另外,我校还有16名同志的研究成果先后在《中国德育》杂志、《经历教育研究成果选编》上发表,有三项科研成果在全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中获奖。二是坚持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经历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深入到福民、热力等小区,开展清除白色垃圾活动;到联合化公司和红嘴农工商联合公司参观学习;到自来水公司、二龙湖水库、下山台水库等单位对四平水资源的存贮、利用状况及水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校内开展了系列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举办了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唱主角,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经历中增长智慧,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就没有了灵魂,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精神的滋养,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青少年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在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为此,我校多年来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如每周都坚持开展升国旗仪式,全校师生参加,由学生组成国旗护卫队,并充当升旗手,每周都有一名优秀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每学期评选优秀升旗手和优秀国旗下讲话稿件,这项活动坚持经常,形成规范,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中,我们还分年级组织学生收集历史文化名人、民族英雄、领袖人物、革命烈士的传奇故事和感人事迹,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民乐、民歌、民族戏剧、国画、书法等鉴赏活动;开展学生每日一首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成语故事诵读活动;开展清明祭扫、纪念“五•四”、庆祝“七•一”、难忘“九•一八”、庆祝“十•一”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弘扬了民族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胡锦_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发表后,我们开展了以“知荣耻、明是非、树典型、争先进”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制定了规范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荣辱标准,加强了评价体系建设,促进了良好风气的形成。学校还建立了“春雨助学金”和“廷生助学金基金会”,接受社会爱心捐助和吸纳师生爱心捐款,目前学校助学金总金额达100余万元,每年都有近百名贫困生得到实际援助。上述这些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报国之心和不竭的学习动力。
3、坚持开展民主法制教育
民主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努力杜绝学生违法犯罪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们坚持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认真制定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培训,利用板报、校报、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并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定期请司法局领导、公安干警、交通民警、消防部队指挥员和英城监狱领导来校作专题法制报告,让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还在学生中开展了“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校园拒绝邪教夏令营”、观看安全防火电影、参观英城监狱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实行了民主选举学生会干部,坚持班干部竞选制、任期轮换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法律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4、全面开展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21世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是举办校园科技节。开展了“三小发明”、航模制作、科学讨论会等活动,通过作品展示、专家现场观摩、现场答辩,不仅使学生普及了科普知识,培养自然辩证观,而且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全国第六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国家提名奖一名;在全国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获科技实践活动二、三等奖多项。二是举办校园艺术节,丰富文化生活,展示学生才华,引导学生体验艺术美。今年的校园艺术节,先后组织了《省实验校第十一届年会》大型文艺演出、举办了书法绘画展、四平一中校史展等20多项活动,历时两个多月。我们还在全校建立了文学社等课外活动小组十几个,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三是举办校园体育节。通过坚持举办每年一次的运动会和各种球类、田径项目比赛活动,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我校的体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校已被列为“国家篮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我校女篮曾多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比赛,并打出前5强和前7强的好成绩。我校通过上述活动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搭建了实践体验的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人生,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三、以校园文化为阵地,搞好环境育人。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把环境建设作为育人的途径之一,加大了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的工作力度,做到“绿”“洁”“雅”。同时将校园划分为风景区、科技区、运动区,每个区块都突出一个主题,力求使校园的每个角落、每棵树木、每面墙壁都发挥出育人的功能,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思想。让学生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加大校园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进行校园校舍改造,新建教学楼3栋、学生公寓楼2栋、科技楼1栋、体育馆1座,总建筑面积近5万多平方米。实施了“南扩”工程,新征地8万多平方米,并在原校园内修建了一个2万5千多平方米的风雨操场和一个1万5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同时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电教中心、体育中心、实验中心、图书馆和校园电视台。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营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一是突出建筑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学校楼群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每栋建筑各有造型,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文化广场由绿地、喷泉、塑像、回廊、升旗台组合而成,整体构思体现出振兴中华、腾飞世界的“一中精神”。二是楼内文化设计内容丰富,内涵厚重。楼内文化设计分历史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德育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时事文化、特色文化等7大系列,时时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由班标、条幅、园地、光荣榜等组成,每班的文化设计都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展示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三是总结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学校形成了“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一个中心、四个着眼于”的办学特色(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张扬学生的个性,着眼于塑造学生的人格,着眼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领导专家型、教师学者型、学生人才型”的办学标准;“自尊、自律、自主、自强”的办学传统;“面向新世纪、有文化素养、有健全体魄、有竞争能力”的办学要求;“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求真、求实、求新”的教风;“乐学、善学、苦学”的学风;“正直、俭朴、尚礼、扬善”的校训;形成了“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并创作了《四平一中校歌》、校旗、校徽,统一制作了校服。这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力、感召力和创造力,形成了学校“处处是文化,事事皆教育”的良好氛围。
3、建立“一台一站一网”,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我们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建立了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和四平一中校园网,组织部分学生参与编采、制作、播出等工作,及时宣传校内外最新信息,反映健康的校园生活,从各个角度展现新时代中学生的风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行为得到提升。
四、以强化管理为措施,实施管理育人。
1、构建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下设三条线:教学副校长和德育副校长——教导处——年级——班主任,负责理论传授和行为养成工作线;党委副书记和工会主席——党支部和工会小组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保证工作线;团委书记——团支部负责大型活动工作线。领导坚持深入第一线、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每学期听课都在50节以上,多的达到100余节。形成了政治课教师负责理论辅导、任课教师配合、班主任负责行为指导、后勤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督察的全员德育机制。学校还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先后与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传媒单位,市博物馆、烈士陵园、北山部队等德育基地,福民、东方等社区建立了共建关系,构成了纵向延伸、横向贯通的德育管理格局。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实现了家校“四同步”,即教育认识同步、氛围创设同步、活动指导同步、因材施教同步。让社会各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地构筑起了德育管理的立交桥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更是关键。为此我们十分重视班主任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要求担当班主任必须有副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对班主任、副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在培训期内,青年教师、副班主任接受导师的全面指导。我们还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训,青年教师来校后,必须通过师德、师能强化才能上岗,须“经三期”,即适应期、巩固期、提高期训练,须“过三关”,即教材关、教法关、习题关,才能正式任教。还开展了全员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先后邀请中央教科所专家、省、市教育学院及吉林师大的领导和专家来校讲座。学校还先后同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4所中学建立了互访关系,与北师大附中、哈三中、黄岗中学等全国300多所重点高中建立了联谊关系。校际之间,相互参观和学习。几年来,我校先后有60多名教师外出进修,不仅加强了校际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建立了“一评三考”机制及行风问题下岗制,实行了校务公开、教学公开、学生管理公开,学校向社会公开承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向家长公开承诺。“一评三考”的结果与教师的评职、评先挂沟,凡涉及行风问题,一经查实,当事人坚决下岗。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带来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管理育人工作。
3、建立德育管理制度
德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保证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德育管理制度。如《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道德教育规划》、《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德育队伍建设规划》、《中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规划》、《德育常规管理办法》、《一日常规》、《礼仪规范》、《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制度》等12项规章制度。开展了创建“文明年级”、“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活动,每月评选一次流动红旗。每学期评选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会主席”竞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使管理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年来,由于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根本出发点,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了德育实效性,促进了各项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国家篮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等6项国家级荣誉。承担国家级课题52项、省级课题42项、市级课题50余项,其中3项国家级课题、22项省级课题、30项市级课题已经结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在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竞赛省赛区比赛中,共有35人取得一等奖,161人取得二等奖,126人取得三等奖。高考升学率连年提高,有33人先后考入北大、清华,连续七年保持了考入北大、清华人数、进入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人数、600分以上人数、进入重点本科线人数、进入普通本科分数线人数全地区“五个第一”的记录,名列全省名校前列。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是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学习各兄弟学校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把我校德育工作再推上一个新台阶。

编辑:陈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吉ICP备17008604号-1

地址: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2216号
校长信箱:spyzxzxx@126.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