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强化交流指导,助力双新建设——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迎接市教育学院来我校开展教育教学调研工作

行人莫道春来早,又是乘风远济时。2024年4月,四平市教育学院到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采取随机听课、参与教研、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指导,通过调研

2024年04月24日,关爱女性 让爱流动——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女性健康知识讲座

为普及女性健康知识,传递爱与温暖,进一步增强女教职工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于4月24日邀请四平市妇婴医院科教科科长李冠楠,宫颈疾病门诊主任姜明两位专家来我校开展女性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由党

2024年04月22日,【深耕精研】抖擞一春尘土债,亦道春风为我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

人间最美四月天,相约一起“上春山”。4月22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党委书记苏亚利、副校长纪晓明、教务处主任左玉晶,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本次活动由高二年级语文教师葛颜飞主

2024年04月19日,共守一方水土 同筑绿色梦想——中共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委员会开展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于4月19日开展“共守一方水土 同筑绿色梦想”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2024年04月18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forever young青年教师拓展活动

在春天的脚步声中,四平一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教师拓展活动。本次活动以“Forever Young”为主题,旨在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

2024年04月16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智慧课堂——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参加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七届教学交流活动暨主办校换届交接仪式

为贯彻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4月15日—16日,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七届教学交流活动暨主办校换届交接仪式在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

2024年04月03日,务实笃行求突破,聚力攻坚促提升——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科组长工作例会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为扎实开展新学期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方面的引领作用,4月3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科组长工作例会。副

2024年03月30日,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分享会,共筑青春期学生成长桥梁

家庭教育为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薰衣草”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我校家长学校相关工作,3月30日下午,我校开展首届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分享会。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重要作用,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二五课题 >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实施方案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实施方案

2011年12月20日 08:24:30 来源: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访问量:3163
附件1: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与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创新教育思想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目前关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与介绍有很多,但大多处于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关于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资料只有极少的案例。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一方面,国内一些学者和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并进行了本领域的初步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与我国首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出的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区行动计划中,以区域推进为核心内容,对实验区进行区域推进的计划与实施操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在宏观上从“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实施应用、模式构建、质量和效益、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但以应用导向从省域发展的模式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国内外还十分欠缺。另一方面,国内外有关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施、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等单方面的研究,缺乏有区域特色的应用模式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在吉林省特定省情的基础上对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从体系上、整体上的模式研究还很欠缺。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本选题。
二、选题意义
1.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发展。
2.本研究通过探索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加快在吉林省省域不同程度的数字化环境基础上,深化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吉林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全面推进吉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决策咨询与实施依据,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提供典范。
三、研究价值
1. 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特别是规模效益。
2. 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区域的联动,产生省域的规模和质量效益。
3. 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省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省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动态评估。
4. 通过研究与实践,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特色实验区及特色实验学校,增强其辐射功能,并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适合吉林省省情的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模式与策略;
2. 建立并完善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层级管理与评估体系;
3. 打造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特色实验区及特色实验学校,增强其示范与辐射功能,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4.打造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并能以点带面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五、研究内容
1. 省域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调研。通过对全省不同市(州)的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吉林省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存的问题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异同点,为研究教育信息化的模式与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2. 推进全省城乡教育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应用。结合试点区域内的学校实际,从提高信息化应用绩效出发,探索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3. 探讨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体系。基于“十一五”吉林省“双教一课”城乡协作的经验,继续调动和发挥国家级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构建具有吉林省区域特点的城乡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模式,并打造典型实验校、实验区。
4. 推进吉林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根据吉林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市(州)、县(区)各级教育信息化推进机构评估标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实验校的评估标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评估标准等。
六、创新之处
1. 以应用为导向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模式与策略;
2. 在考量城乡信息化差别基础上,关注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的协同发展,探索在原有基础上的相对均衡;
3. 建构省、市、县、校、师五级联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
七、研究思路
以国家级和省级电化教育实验校为研究主体,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索。
1.基于理论研究,构建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创新应用学校以及不同区域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2.基于实践研究,构建城乡中小学不同信息化环境下如何使应用效益最大化,并在实验中打造典型实验区、实验校,实现以点带面的带动、辐射作用;
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构建教育信息化实验校以及各级电教系统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评估体系。
八、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法、网络调查问卷、实地调研、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
研究过程与常规教学、日常教研、教师培训结为一体,主要以三种培训推进研究:一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培训,主要采用课例分析、专家引领、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二是“研究措施与实施策略”的培训,主要采用理解观摩、经验交流、骨干示范的方法进行;三是“效果测量、数据分析与结论形成”的培训,主要采用个案点评,启发带动,以点促面的方法进行。
九、技术路线
以省域整体推进为目标,以应用为主导,采用行政推动、实践结合、项目评估和信息化竞赛并举的推进策略,统领各子系统协调发展,调动各级电教系统和基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十、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12月)
1.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初步研究,拟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
2. 成立子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3. 优化校园信息环境,丰富资源库为课题实施做好准备;
4. 网络调查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分析吉林省城乡教育信息化现存的问题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异同点。
(二)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3年6月)
1.根据制订的具体研究计划开展实施。
2.各市(州)、县(区)确立实验区和实验校,实验校间确立互动协作机制,基于网络等信息化手段组织各实验校及校际间的教研、培训、资源、教学各方面互动。
3.每半年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工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
(三)成果汇总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整理教师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资源等,整理学生问卷、成绩统计、相关评价等资料。
3.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十一、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本课题研究实行省、市(州)、县(区)、校四级管理模式,各级管理都有其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任务和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
1.省电教馆设立总课题组,组织课题实施并进行必要的质量监控。具体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及立项;对子课题申报的总体指导与管理;成果总结汇报与推广;组织课题结题等工作。
2.市(州)电教馆设立二级课题组,参与子课题的实施及管理。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市(州)子课题申报、中期评估及结题工作,初审后按要求上报总课题组,组织研究过程中相关教研、培训、评比等活动。
3.县(区)电教部设立三级课题组,根据市(州)课题组的安排,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对本县(区)内参与课题研究学校的组织、过程管理、结题等工作。
4.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单位)设立子课题组,根据总课题研究方案确立选题并制定实施方案。在市(州)、县(区)课题组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课题研究填报立项、中期评估及结题材料,组织并参加相关研究活动。
以上四级课题组织要明确责任,分工协作,以确保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编辑:陈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吉ICP备17008604号-1

地址: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2216号
校长信箱:spyzxzxx@126.com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